肾炎和肾衰竭在病因、症状、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肾炎多由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引发,细菌、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异常攻击肾脏组织致炎症;肾衰竭常因严重肾脏疾病进展、肾缺血、肾中毒等,如慢性肾炎长期未有效控制,或因药物、毒物损伤肾脏。
2. 症状:肾炎早期可能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尿液中泡沫增多、肉眼可见血尿,晨起眼睑或下肢水肿;肾衰竭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代谢废物潴留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贫血、皮肤瘙痒等,影响全身各系统。
3. 病情严重程度:肾炎早期病情相对较轻,及时治疗部分可控制或治愈;肾衰竭是肾脏功能严重受损阶段,肾脏基本功能难以维持,对身体各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4. 治疗方法:肾炎治疗以控制炎症、减少蛋白尿、血尿、保护肾功能为主,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肾衰竭治疗根据阶段不同而异,早期可药物保守治疗,晚期多需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无论是肾炎还是肾衰竭,日常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加重肾脏负担。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原则,控制水分摄入。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