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并发败血症在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预后情况上存在不同。
1. 症状表现:登革热通常有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典型症状;并发败血症时,除登革热症状外,还会出现寒战、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休克等严重全身感染症状,病情更为凶险。
2. 诊断方法:登革热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如检测登革热抗体等来确诊;并发败血症则需结合血液细菌培养,找到病原菌,同时参考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
3. 治疗方式:登革热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降温、补液等;并发败血症后,在登革热治疗基础上,需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 预后情况:一般登革热若治疗及时,多数患者可康复;但并发败血症后,预后较差,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相对较高。
日常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再次感染登革热病毒。居住环境定期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