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通常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当人体感染登革病毒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以对抗病毒。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侵犯人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其中就包括骨髓。骨髓是生成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受到病毒影响后,骨髓的造血功能会受到抑制,使得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同时,登革病毒感染还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会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更容易被破坏,从而使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进一步降低。血小板在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后,人体的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预防登革热很重要。要注意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蚊帐,定期清理家中积水,避免蚊虫滋生。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防蚊药水。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