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可从发病时间、病因、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式等方面来区分。
1. 发病时间:急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产后3-4周较为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可发生在任何非哺乳期阶段,发病时间无明显规律。
2. 病因: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加上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入侵乳腺组织引发炎症;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乳腺导管扩张、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3. 症状表现:急性乳腺炎起病急,初期乳房胀痛、皮温升高,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高热、寒战,乳房局部形成脓肿,有波动感;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状相对较隐匿,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伴有疼痛,皮肤红肿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
4. 检查结果:急性乳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超声检查常显示乳腺局部增厚,回声减低;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多样,可能有乳腺导管扩张、肿块等,乳腺钼靶、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5. 治疗方式:急性乳腺炎早期通过排空乳汁、局部热敷等保守治疗,若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相对复杂,根据不同病因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日常需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选择合适的内衣,避免外力挤压乳房。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若患病,应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