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的肠道出现恶性肿瘤时,需要通过放射线治疗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局部放射之后,患者出现反复的腹泻、腹胀以及便血等身体反应,这种情况被称为放射性直肠炎。患处不仅疼痛,而且反复感染以及发热,那么如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疾病呢?
1.灌肠
灌肠具有消炎和保护肠胃黏膜的药物,抑制病菌的生长。病人可以使用丁酸钠灌肠或者使用瑞巴派特,有利于缓解肠胃黏膜损伤。在灌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注入太多的液体。
2.调节菌群
放射性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所以患者长期存在腹痛、腹泻便秘现象,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是很重要的。医生对患者进行粪菌移植技术,有利于维持肠道稳定,病人可以补充身体的益生菌或者双歧杆菌。
3.缓解出血
如果大肠癌患者因为放射性治疗而导致肠道出血,可以通过福尔马林化学灼烧内镜治疗或者离子凝固术的方式,减少顽固性出血。病人在术后应该卧床休息,不能长期跑步或者吃刺激性的食物。
4.谷氨酰氨
患有放射性直肠炎的人,可以服用谷氨酰胺这种药物,有利于调节肠道结构和提高肠道的免疫力。在用药的同时可以服用氨基酸盐酸,具有保护细胞以及抗炎的功效。病人应该严格按照剂量用药。
人们在治疗大肠肿瘤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护身体,采取精准的放疗,减少对于健康组织以及大肠的影响。如果放射性直肠炎导致患者腹泻以及疼痛,可以通过中药灌肠、口服药物的方式保护肠胃黏膜。病人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不能长期酗酒或者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