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在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病毒复制情况、肝脏损伤程度、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时间:急性乙肝起病急,通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个月内发病;慢性乙肝起病隐匿,病程超过6个月。
2. 症状表现:急性乙肝症状相对明显,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慢性乙肝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3. 病毒复制情况:急性乙肝在发病初期病毒复制活跃,但随着机体免疫系统作用,病毒复制可逐渐被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持续复制,难以被彻底清除。
4. 肝脏损伤程度:急性乙肝肝脏损伤多为一过性,若治疗及时,肝脏可恢复正常;慢性乙肝长期炎症刺激,易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5. 治疗方式:急性乙肝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慢性乙肝治疗较复杂,常需长期抗病毒、保肝等治疗。
无论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都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