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导尿管需要注意患者评估、物品准备、操作规范、固定护理、观察记录等。
1. 患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年龄、性别、意识状态等基本情况,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导尿操作,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导尿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2. 物品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确保导尿管质量合格、无破损。同时准备好消毒用品、无菌手套、洞巾、润滑剂等相关物品,严格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完整性,保证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 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插入导尿管时要注意方向和深度,男性患者插入深度一般为20 - 22厘米,女性患者插入深度约为4 - 6厘米,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一定长度。
4. 固定护理: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其移位或脱出。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一般每周更换1 - 2次,根据情况及时更换导尿管,通常1 - 4周更换一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
5. 观察记录: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等,并做好记录。若发现尿液异常,如血尿、浑浊、异味等,或患者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插入导尿管后,要多关注患者身体状况。日常需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注意观察尿液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反馈。同时,要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