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新生儿感染通常较为罕见。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年人而言,接触到病毒的机会较少。一方面,新生儿活动范围有限,多处于相对较为清洁、蚊虫较少的室内环境中,减少了被携带病毒蚊虫叮咬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等监护人会采取多种防蚊措施来保护新生儿,如使用蚊帐、驱蚊液等,进一步降低了感染几率。
尽管新生儿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情况不常见,但并非完全不存在。当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携带病毒的蚊虫,且防蚊措施不到位时,新生儿就有可能被叮咬感染。另外,如果孕妇在孕期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已感染。
为预防基孔肯雅热,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家庭可安装纱窗、纱门,为新生儿使用蚊帐。外出时,可选择在衣物上喷洒适量驱蚊剂。若新生儿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