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遗症有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 创伤性关节炎:脚踝骨折后,关节面若未能准确复位,长期磨损会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退变,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等负重情况下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
2. 关节僵硬:骨折后需长时间固定,这会使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发生粘连,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出现僵硬现象。患者在拆除固定装置后,会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难以进行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动作。
3. 肌肉萎缩:长时间的固定和缺乏运动,会使脚踝周围的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肌肉逐渐萎缩。肌肉力量减弱,影响脚踝的稳定性和正常运动功能,行走时可能会出现跛行。
4. 神经损伤:骨折时可能会直接损伤周围神经,或因骨折移位、局部肿胀压迫神经。神经损伤后,会出现局部皮肤感觉减退、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肌肉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
5.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后患者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同时创伤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脚踝骨折后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受伤关节,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