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病等。
1. 心血管疾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持续压力。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导致心肌肥厚,增加心脏负担,易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血管壁在高压冲击下,会逐渐受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液流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2.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系统失衡可引发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会间断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压急剧上升。
3. 肾脏疾病:肾脏在调节血压中起关键作用。肾实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会损害肾脏功能,影响水钠代谢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肾血管疾病,如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发高血压。
4.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血压调节机制。如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影响下丘脑、脑干等血压调节中枢,导致血压异常升高。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也可使血压升高。
5. 遗传代谢病:部分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加。一些遗传代谢异常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因体内激素合成和代谢紊乱,也可能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