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测定可用于肿瘤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疗效判断、肿瘤筛查等。
1. 肿瘤辅助诊断: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能出现升高,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虽其特异性不强,单独升高不能确诊癌症,但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可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及肿瘤的可能类型。
2. 病情监测:对于已确诊癌症的患者,定期检测癌胚抗原水平,可了解肿瘤的发展情况。若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进展、转移或复发;若治疗后该指标下降,说明治疗可能有效。
3. 预后评估:治疗前癌胚抗原的基础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能帮助医生预估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说,治疗后癌胚抗原能降至正常范围,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若持续异常升高,预后可能较差。
4. 疗效判断: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如手术、化疗、放疗等,通过观察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若治疗后指标明显下降,表明治疗方案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反之,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 肿瘤筛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癌胚抗原筛查,可作为初步的肿瘤筛查手段。但因其特异性有限,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需进一步检查。
癌胚抗原测定在肿瘤诊疗中意义重大,但不能仅凭这一指标诊断或治疗疾病。若检查发现癌胚抗原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