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复位手法有牵引复位、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撬拨复位、旋转复位等。
1. 牵引复位:通过持续牵引,利用对抗力量使骨折断端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如股骨干骨折等,能有效克服肌肉的收缩力,纠正重叠移位。
2. 手法复位:依靠医生的双手,运用拔伸、捺正、旋转等技巧,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原位,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经验和熟练技巧,常用于关节部位骨折等。
3. 切开复位:在直视下将骨折部位切开暴露,直接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可达到精确复位,但创伤较大,适用于复杂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
4. 撬拨复位:使用钢针等器械,经皮刺入骨折部位,通过撬拨力量使骨折复位,适用于一些关节内骨折、骨皮质较薄部位的骨折,创伤相对较小。
5. 旋转复位:针对骨折断端有旋转畸形的情况,通过旋转肢体,纠正骨折断端的旋转错位,恢复肢体正常的解剖关系。
骨折复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再次移位。保持骨折部位固定,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