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耻骨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理、定期复查等处理。
1.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情况。通常需卧床休息,一般要持续6 - 8周,期间避免过早下地负重,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同时可配合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愈合。
2.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骨盆稳定性或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多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3. 康复训练:在骨折恢复到一定阶段后,应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如关节屈伸活动、拄拐下地行走等,促进功能恢复。
4. 饮食调理:在恢复期间,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为身体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判断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或负重活动。
下耻骨骨折恢复期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提前进行剧烈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为骨折愈合营造良好的身体环境,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