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骨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中的观察等待、鼻腔填塞、手法复位,以及手术治疗中的开放性复位、闭合性复位等方法处理。
1. 观察等待:对于鼻骨骨折程度较轻,无明显移位、外形改变及功能障碍的情况适用。轻微骨折有一定自愈能力,通过机体自身修复机制,骨折断端可逐渐生长愈合。在此期间需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若复查发现骨折愈合不佳或出现新问题,再调整治疗方案。
2. 鼻腔填塞:适用于骨折有轻度移位但不严重的鼻骨骨折。通过在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等材料,对骨折部位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防止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恢复正常形态。
3. 手法复位:针对骨折有明显移位但未超过一定限度的鼻骨骨折。在局部麻醉下,医生用手指或特殊器械将移位的鼻骨恢复到原来位置,使骨折断端重新对合,恢复鼻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利于骨折愈合,减少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4. 闭合性复位:对于手法复位难以成功或复位效果不佳的鼻骨骨折。在不切开皮肤的情况下,借助特殊器械经鼻腔进入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能更精准地调整骨折断端位置,同时避免开放性手术带来的较大创伤,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骨折良好愈合。
5. 开放性复位:用于复杂的鼻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直视下准确复位骨折断端,并用金属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最大程度恢复鼻骨的形态和功能。
鼻骨骨折治疗后要注意保护鼻部,避免再次受到外力撞击。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恢复。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