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结核药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等。
1. 胃肠道不适:抗结核药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同药物对胃肠道刺激程度有差异,部分患者症状较轻,部分则较为严重,影响正常的进食与营养吸收。
2. 肝肾功能损害:一些抗结核药物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导致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异常,严重时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会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虽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过敏迹象需立即停药并治疗。
4. 血液系统异常: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影响机体免疫与凝血功能,增加感染与出血风险,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采取升白细胞、血小板措施。
5.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药物可能引发头晕、头痛、失眠、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严重时需调整用药或进行对症治疗。
服用抗结核药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