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膜发炎通常由外伤、感染、慢性劳损、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原因引起等。
1. 外伤:当身体受到直接的暴力撞击,如摔倒时肢体着地、遭受重物击打等,会使骨膜受到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引发炎症反应。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对周围骨膜的刺激与损伤,破坏了骨膜的正常结构和血液循环,也容易引起骨膜发炎。
2.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侵犯骨膜。例如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细菌直接侵入伤口,到达骨膜引发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膜,引发炎症。
3.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外力作用于骨骼,使骨膜长期处于紧张、牵拉状态,导致骨膜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足,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引起骨膜无菌性炎症,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人群。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骨膜组织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而发动免疫攻击,导致骨膜出现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累及骨膜。
5. 肿瘤:骨肿瘤或骨周围的肿瘤组织,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能压迫、侵犯骨膜,影响骨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异常,引发骨膜发炎。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减少慢性劳损的发生风险。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热身,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防止外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性疾病引发骨膜炎的几率。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