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查体包括视诊、触诊、动诊、量诊、特殊检查等。
1. 视诊:观察骨折部位有无畸形,如成角、短缩、旋转等异常形态;查看有无肿胀,肿胀程度可反映局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检查有无伤口,判断伤口大小、深度、污染情况等;还要留意皮肤色泽,若出现苍白或发绀可能提示血运障碍;同时观察有无瘢痕、窦道等既往病变痕迹。
2. 触诊:用手触摸骨折部位,感受有无压痛,明确压痛最明显处往往就是骨折断端所在位置;检查有无异常活动,在非关节部位出现类似关节活动的情况,高度提示骨折;还可触及骨擦感,即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特殊感觉,但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3. 动诊:检查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活动度,了解关节是否因骨折而出现活动受限;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判断肌肉是否因骨折受到影响,同时注意活动时有无异常响声或疼痛加剧等情况。
4. 量诊:测量肢体长度,对比双侧肢体,判断有无短缩;测量肢体周径,了解肿胀程度变化;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准确评估关节功能状态。
5. 特殊检查:如X线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如关节内骨折等,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MRI检查对软组织损伤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骨折查体对于准确判断骨折情况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生可能导致骨折的外伤,应避免随意搬动受伤部位,防止加重损伤。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查体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