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急性发热性疾病、虫媒传染病等。
1. 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当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病毒就会进入人体,引发感染。这种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感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系列影响。
2. 急性发热性疾病: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通常会有3-7天的潜伏期,随后发病。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同时伴有寒战、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关节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可累及多个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3. 虫媒传染病:作为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的传播与蚊子这一媒介密切相关。蚊子在吸食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血液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复制,当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出去。流行季节多在夏季和雨季,此时蚊子活动频繁,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灭蚊,如使用纱窗、蚊帐,涂抹防蚊驱蚊产品等。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时,更要做好个人防护。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