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手法复位的方法有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等。
1. 牵引:通过对抗牵引与持续牵引,克服肌肉收缩的力量,矫正骨折断端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在操作时,需沿肢体纵轴方向进行适当力度的牵引,以拉开骨折断端,为后续复位创造条件。
2. 旋转: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依据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将远侧骨折段围绕肢体纵轴进行旋转,使其与近侧骨折段的轴线一致,从而达到复位目的。
3. 屈伸:适用于关节附近骨折。通过屈伸关节,借助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使骨折断端复位。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 提按:针对骨折前后侧移位,术者用手指提托下陷的骨折端,同时另一手按压向上移位的骨折端,使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
5. 端挤:用于矫正骨折内外侧移位。术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挤压骨折的内外侧,使骨折断端对合良好。
骨折手法复位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二次受伤。保持复位部位固定,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