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手术治疗等方法来应对。
1. 药物治疗:对于鼻塞中耳炎,药物治疗是常见手段。通过使用药物可减轻鼻腔及中耳的炎症,缓解鼻塞,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头孢克肟颗粒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起到抗菌作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促进纤毛运动利于分泌物排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能减轻鼻腔黏膜炎症,从而改善鼻塞中耳炎症状。
2. 鼻腔冲洗:能有效清洁鼻腔,去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对于鼻塞中耳炎患者,可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改善咽鼓管通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借助冲洗装置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鼻腔,从一侧鼻孔进入,从另一侧鼻孔流出,带走鼻腔内的堵塞物,使鼻腔通畅,利于中耳内气体交换。
3. 咽鼓管吹张:该方法能使咽鼓管通畅,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鼻塞中耳炎常因咽鼓管堵塞,导致中耳内气压变化引发症状。通过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等进行咽鼓管吹张,促使空气进入中耳腔,改善中耳通气,减轻耳部闷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4. 鼓膜穿刺抽液:当鼻塞中耳炎导致中耳积液较多时适用。由于炎症刺激,中耳内产生积液,影响听力等。在局部麻醉下,用穿刺针经鼓膜穿刺抽出积液,可迅速缓解耳部症状,改善听力,减轻中耳内压力,促进病情恢复。
5. 手术治疗:对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鼻塞中耳炎患者考虑手术。如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手术可直接解决中耳的病变问题,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病变组织,重建中耳结构,达到治疗鼻塞中耳炎、恢复听力等目的。
日常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复诊,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