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成因包括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血浆中异常蛋白质增多、胡桃夹现象、剧烈运动等。
1.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屏障作用,当受到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影响时,滤过膜的孔径增大或电荷屏障被破坏,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大量通过,从而出现蛋白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少量蛋白质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当肾小管发生病变,如间质性肾炎等,重吸收功能下降,无法将滤出的蛋白质充分重吸收,就会导致蛋白尿。
3. 血浆中异常蛋白质增多:某些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会使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进而出现蛋白尿。
4. 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在回流至下腔静脉过程中受到压迫,导致肾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蛋白尿,常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少年。
5.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休息后通常可恢复正常。
出现蛋白尿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若因疾病导致蛋白尿,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