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母婴传播、血行传播等。
1. 呼吸道传播:结核分枝杆菌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排出体外,悬浮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后,可能感染发病,进而引发淋巴结核。
2. 消化道传播:若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经彻底消毒的牛奶等,结核菌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侵犯肠道淋巴组织,之后可能播散至其他部位淋巴,导致淋巴结核。
3. 皮肤接触传播:当皮肤有破损,接触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物品或患者的分泌物等,结核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人体,引发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累及淋巴系统形成淋巴结核。
4. 母婴传播: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在孕期、分娩过程中,结核菌可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使新生儿出现淋巴结核等结核病变。
5. 血行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结核菌可侵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的淋巴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破坏淋巴结组织,引发淋巴结核。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若有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等高危因素,应定期体检筛查。一旦发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