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伊蚊叮咬、密切接触传播、输入性病例、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引起。
1. 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是基孔肯雅病毒,该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复制,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2. 伊蚊叮咬:伊蚊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这些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健康人时,病毒就会通过蚊虫的唾液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感染。
3. 密切接触传播:与基孔肯雅热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病毒。比如接触患者的伤口渗出物、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存在感染风险。
4. 输入性病例:在一些非流行地区,如果有输入性病例,即从流行地区感染病毒后回到本地的患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导致病毒在当地传播。
5. 自身免疫力低下: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更容易发病,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灭蚊,清理积水,减少伊蚊滋生地。前往流行地区时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产品等。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