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乙肝患者需要注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1.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针刺等方式传播。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应在孕期做好母婴阻断措施,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3.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4.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一般不会传播病毒,但如果双方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可能通过唾液传播。所以,尽量不与乙肝患者共用可能接触口腔黏膜的物品。
5.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也可能导致乙肝传播。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接触乙肝患者时,要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并做好相应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若有疑虑或担忧,可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