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鼓膜炎对耳朵的影响包括传导性听力下降、耳痛、耳鸣、鼓膜穿孔及迷路炎等。
1.传导性听力下降:炎症使鼓膜充血增厚、顺应性降低,同时中耳腔可出现渗出或负压,导致低频为主的传导性聋,平均损失约10–30 dB,若及时治疗多在炎症消退后2–4周恢复。
2.耳痛:鼓膜表面神经末梢丰富,急性期炎性介质刺激引发持续钝痛或跳动样痛,可放射至颞部与上颈部,夜间及吞咽时加重,儿童常表现为哭闹、抓耳。
3.耳鸣:病变区域微循环障碍与渗出液增加造成鼓膜张力改变,引发低频嗡嗡声或海水潮声样耳鸣,部分病例伴随自声增强现象,影响注意力与睡眠。
4.鼓膜穿孔:反复感染或剧烈气压变化可致鼓膜纤维层断裂,出现针尖至裂隙状穿孔,急性穿孔伴血性分泌物,慢性穿孔则边缘钝圆、可见钙化斑,听力损失可增至40 dB以上。
5.迷路炎:炎症经圆窗或卵圆窗波及内耳外淋巴,引起眩晕、眼震及高频感音神经性聋,若未控制可进展为不可逆前庭功能减退,需紧急全身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与潜水,出现持续耳痛、听力骤降或眩晕即赴耳鼻喉专科评估,按疗程复诊监测鼓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