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打肿变紫可能是外力撞击、局部血管破裂、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血液淤积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 外力撞击:眼睛遭受击打后,强大的外力作用致使眼部组织受损,引发肿胀和青紫现象。受伤后的 24 小时内,应及时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眼部,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24 小时后改为热敷,用温热毛巾敷眼,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淤血吸收。
2. 局部血管破裂:外力冲击导致眼部周围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进而出现青紫肿胀。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膏、三七片、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膏可直接贴于眼部周围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淤血;三七片口服,能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胶囊有助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3. 软组织损伤:击打造成眼部周围的软组织挫伤,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颜色改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等物理治疗,由专业人员轻柔按摩眼部周围,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同时,注意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4. 炎症反应:受伤后眼部组织出现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呈现紫肿状态。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氧氟沙星滴眼液、阿莫西林胶囊。红霉素眼膏在睡前涂抹于眼内,能防止细菌感染;氧氟沙星滴眼液白天滴入眼内,减轻炎症;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抑制炎症发展。
5. 血液淤积:受伤后血液在眼部周围淤积,难以快速消散,从而形成明显的紫肿。可适当进行眼部的活动,如缓慢转动眼球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的流通和吸收,减轻血液淤积情况。
日常要注意保护受伤的眼睛,避免再次受到外力碰撞。保证充足的休息,让眼睛得到充分恢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蛋类等,促进恢复。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