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脉搏范围是 60~100 次/分钟。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状态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正常脉搏范围会有所差异。
脉搏的跳动频率反映了心脏的工作状态。心脏通过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脉搏就是在体表可以触摸到的动脉搏动。心脏收缩时,血液快速流入动脉,使动脉压力升高,形成脉搏波;心脏舒张时,动脉压力下降,脉搏波减弱。脉搏的频率与心脏跳动的频率基本一致。
儿童的新陈代谢较快,心脏功能相对较弱,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心脏需要更频繁地跳动,所以儿童的正常脉搏范围通常比成年人要高。新生儿的正常脉搏范围约为 120~140 次/分钟;1~3 岁幼儿的正常脉搏范围约为 100~120 次/分钟;4~7 岁儿童的正常脉搏范围约为 80~100 次/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心脏功能也逐渐增强,脉搏频率会逐渐接近成年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身脉搏情况。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脉搏暂时升高,而睡眠状态下脉搏可能会相对降低。若发现脉搏长期异常,如持续过快、过慢或节律不齐,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