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频率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心脏频率正常范围会有所差异。比如儿童的心脏频率通常比成年人稍快,新生儿的心脏频率正常范围在120-140次/分钟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接近成年人水平。
心脏频率也就是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而心率的快慢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心脏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生理需求。
运动、情绪、饮食等都会对心率产生影响。当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心脏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会加快跳动频率,此时心率可能会超过100次/分钟。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使心率上升。饮用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后,也可能导致心率暂时加快。睡眠状态下,身体处于放松和恢复阶段,心脏的工作负担减轻,心率通常会低于清醒时的水平。
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身心率情况。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让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适度进行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对心脏造成损伤。饮食上,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体重。如果发现心率出现异常变化,如持续过快或过慢,或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