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注射要注意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特殊情况等。
1.接种对象:一般新生儿、婴幼儿、高危人群等需接种。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婴幼儿按免疫程序接种,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者等也应及时接种,以获得乙肝病毒免疫力。
2.接种时间:按照0、1、6月程序接种,即第一针后间隔1个月打第二针,间隔6个月打第三针。严格遵循时间安排,确保抗体有效产生,中途不宜随意更改接种时间。
3.接种部位: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该部位肌肉丰富,能较好吸收疫苗,利于免疫反应发生,保证接种效果。
4.不良反应:部分人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1-2天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5.特殊情况: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发热等情况时,应推迟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孕妇、哺乳期女性接种需咨询医生。
乙肝疫苗注射后要多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感染。饮食上,短期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后续可定期检查乙肝抗体情况,必要时补种疫苗,以维持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