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于医学名词并不敏感,很容易将流感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疾病。流感的全称叫做流行性感冒,它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远比普通感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绝不是“扛一扛”就能够痊愈的。如果患者不足够重视,流感还可能引发肺炎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日常的预防和发病时及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妙招。
从古至今,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效果显著。流感在中医学领域被称作“时行感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全身关节痛、乏力、还伴有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中医在治病时强调内因与外因相统一,因此在治疗流感时也会根据发病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的辨证治疗法。
中医会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药方。若患者有风热症状,同时伴有干咳无痰、嘴唇干裂等现象,则可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川贝、豆豉、栀子、薄荷、山豆根)为药方;若患者头晕目胀,四肢乏力,关节肿痛,并感到心烦气躁,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桔梗、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生姜);若患者头痛,出汗,口渴,咽喉干且肿痛,可以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贯众、淡竹叶、牛蒡子、鲜芦根、桔梗、芥穗、薄荷、甘草)为药方;若头痛,但不出汗,喉咙干痒且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则应以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桔梗、川芎、白芷、葛根)为药方。
除了以上讲到的治疗方案,对于流行性感冒,提早预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医在预防流感方面有更多妙招。第一种方法是用中药泡脚,用花椒水泡脚,特别注意浸泡部位,水位应达到膝盖。这是因为小腿上穴位众多、角质层薄、面积大,药物易于吸收;第二种方法是用艾叶或艾条熏蒸房间,每周用艾叶或艾条在家中熏1-2次,可以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第三种方法是随身携带香囊,准备丁香、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荆芥穗、白蔻仁各2克,碾碎后装入香囊,可带在身上、车里,或者睡觉时放在枕边,但切记孕妇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除了以上所总结的中医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小妙招,一些中成药的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桑菊感冒片、板蓝根、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对于轻症患者疗效显著,而对于一些重症患者也可配合奥司他韦、抗生素等西药治疗。总体来说,服用中成药可以明显缩短流感病人的治疗时间,减轻其浑身酸痛等症状。冬春季是流感高发期,除了避免奔赴人流密集处、戴口罩、勤洗手等物理防治法,还可结合中医预防办法,可以有效减少患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