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双膦酸盐类、钙剂、维生素 D 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降钙素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1. 双膦酸盐类: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常见的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需空腹服用,用足量清水送服,服药后保持站立或坐立 30 分钟,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2. 钙剂:是基础补充剂,能增加钙摄入,维持骨骼健康。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高,但对胃酸分泌有一定要求;枸橼酸钙胃肠道刺激性小,吸收不依赖胃酸。
3. 维生素 D 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促进肠道钙吸收,调节骨代谢。普通维生素 D 需经肝脏和肾脏代谢激活,活性维生素 D 如骨化三醇无需代谢直接发挥作用,能有效提高血钙水平,增强骨密度。
4. 降钙素类: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还能缓解骨痛。常用的有鲑降钙素、依降钙素等,可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尤其适用于伴有疼痛的患者。
5.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降低椎体骨折风险,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骨密度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