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失去嗅觉味觉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嗅觉训练、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改善。
1. 一般治疗:感冒后失去嗅觉味觉,一般治疗很关键。感冒会引发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阻碍气味分子到达嗅觉感受器。一般治疗通过多休息,让身体有足够能量恢复;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减轻充血。同时,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这样有助于身体自然恢复,减轻鼻腔炎症,为嗅觉味觉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2. 药物治疗:感冒导致失去嗅觉味觉,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感冒,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阿昔洛韦片,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细菌感染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罗红霉素分散片,可消除炎症,减轻鼻腔黏膜肿胀,使气味分子能顺利到达嗅觉区域,促进嗅觉味觉恢复。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对感冒后嗅觉味觉丧失有一定作用。感冒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嗅觉味觉。通过针灸刺激迎香、印堂等穴位,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鼻腔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黏膜水肿。中药如苍耳子、辛夷、白芷等,具有通窍作用,能缓解鼻塞,让气味更好地被感知,从而帮助恢复嗅觉味觉。
4. 嗅觉训练:嗅觉训练能帮助感冒后失去嗅觉味觉的情况恢复。感冒损伤嗅觉神经,嗅觉训练通过定期闻不同气味的物质,如花香、果香、香料味等,刺激嗅觉神经,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每天进行 1 - 2 次,每次 5 - 10 分钟,可增强嗅觉神经对气味的敏感度,逐步恢复嗅觉,进而带动味觉的部分恢复。
5. 手术治疗:若感冒后因严重的鼻腔结构异常等导致长期嗅觉味觉丧失,可考虑手术治疗。比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问题阻碍气味传导。手术可矫正鼻腔结构,去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正常通气和气味传导通道,使气味能正常到达嗅觉区域,刺激嗅觉感受器,从而有可能恢复嗅觉味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谨慎评估。
感冒后失去嗅觉味觉,日常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滋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嗅觉味觉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