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有水泡。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
肠道病毒入侵人体后,在咽部或肠道的淋巴组织中初步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在皮肤和黏膜等部位大量复制,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受损,形成炎症反应,进而出现水泡。这些水泡内含清亮液体,周围绕以红晕,一般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如果发热,低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对于口腔内的疱疹和溃疡,会引起疼痛,影响进食,可使用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皮肤水泡要注意避免抓破,以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适当涂抹炉甘石洗剂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居家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如玩具、餐具等。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开水,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