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聚集场所、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接触病毒污染物品、季节因素等情况容易得手足口病。
1. 儿童聚集场所: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患儿发病,病毒很容易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等途径在儿童之间快速传播,增加感染几率。
2. 卫生习惯不良:不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不洗手,手上沾染的病毒容易通过触摸口、鼻等部位进入体内引发感染;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如共用毛巾、餐具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3. 免疫力低下: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者因患有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无法有效抵御肠道病毒的入侵,从而更容易患上手足口病。
4. 接触病毒污染物品:接触被手足口病病毒污染的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病毒可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5. 季节因素: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和秋季,天气炎热潮湿,适合病毒生存和传播,此时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定期消毒儿童玩具等物品。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儿童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