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肠息肉经常长与肠胃脾湿存在一定关联。
肠胃脾湿是中医概念,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湿代谢异常,体内湿气积聚。当脾胃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时,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形成病理产物。肠道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会受到脾胃功能的影响。脾胃功能不佳,水湿内停,会改变肠道的内环境,为肠息肉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从中医理论来讲,脾胃主运化,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传输起着关键作用。若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常,肠道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肠道内积聚,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肠息肉。而且,湿气具有黏滞、重浊的特性,容易阻碍气机的正常流通,使得肠道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增加了肠息肉发生和复发的几率。
在日常生活中,为预防肠息肉的频繁生长,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脾胃负担。可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同时,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降低肠息肉生长的风险。若发现肠息肉,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