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痛引发便血可能是肠道感染、肛裂、痔疮、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肠道感染: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肚脐周围疼痛,严重时黏膜破损出血出现便血。症状常伴有腹泻、发热等。治疗上,若是细菌感染,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病毒感染一般对症治疗,如遵医嘱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疼痛严重可服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道痉挛。
2. 肛裂:多因长期便秘、排便用力过度等,使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时刺激溃疡面,产生肚脐周围牵涉痛,并伴有便血,血色鲜红,多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血迹。治疗可遵医嘱外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消酸甘油软膏,促进肛裂愈合,缓解疼痛。
3. 痔疮:久坐、久站、妊娠等因素导致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内痔脱出、嵌顿或外痔发炎时,会出现肚脐周围隐痛及便血,便血特点为排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栓、化痔片,减轻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切除。
4.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压力、饮食因素等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肚脐周围疼痛,疼痛程度、性质不一,可伴有便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治疗上,遵医嘱口服曲美布汀片调节肠道动力、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保护肠道黏膜。
5. 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致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表现为肚脐周围疼痛、便血,常伴有黏液脓血便、腹泻等。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日常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肠道负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