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经常少量出血可能由排卵期出血、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尿道肉阜等情况引起。
1. 排卵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中间,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一般出血量少,持续 2 - 3 天,最多不超过 7 天。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出血期间禁止性生活。
2. 宫颈炎:多因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病原体感染等导致宫颈出现炎症。炎症刺激可使宫颈黏膜质地变脆,容易出现少量出血。可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3. 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质地较脆,触碰后易出血。一般通过手术摘除息肉,术后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定期复查。
4. 子宫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炎症状态下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可导致少量出血。需根据病原体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5. 尿道肉阜:女性尿道末端良性的息肉样病变,多发生于尿道口后壁。因局部摩擦等原因可出现少量出血。症状较轻者可局部涂抹雌激素软膏等,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日常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并勤换洗;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