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皮肤血管瘤表现有皮肤颜色改变、皮肤隆起、皮肤表面粗糙、疼痛、溃疡等。
1. 皮肤颜色改变:多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斑块,与周围正常皮肤边界可清晰或模糊,颜色均匀或不均匀,有的类似胎记,在皮肤表面较为明显,可随年龄增长而有一定变化。
2. 皮肤隆起:部分皮肤血管瘤会导致局部皮肤隆起,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表面,呈现出结节状、分叶状或草莓样外观,质地可软可硬,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与正常皮肤的差异。
3. 皮肤表面粗糙:皮肤血管瘤部位的表面可能变得粗糙不平,有的类似颗粒状或疣状,与正常光滑的皮肤质感不同,这是由于血管瘤组织的异常增生导致。
4. 疼痛:少数情况下,十几岁的皮肤血管瘤可能出现疼痛症状,多是由于瘤体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或者发生破裂、感染等情况引发,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
5. 溃疡:较为罕见,当皮肤血管瘤受到摩擦、外力损伤或自身生长异常时,可能出现溃疡,表现为皮肤破损、糜烂,有渗出液,容易继发感染,愈合相对缓慢。
十几岁出现皮肤血管瘤,日常要注意避免对瘤体部位的摩擦、挤压,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外伤和感染。若发现瘤体有快速增大、颜色改变、疼痛加剧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