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其独特临床特点及相应诊断方法。
一、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
1. 疼痛表现:以复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疼痛为主要特征,常与月经相关,多在月经初潮后1 - 3年内发病,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以及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2. 对生殖系统影响:由于青少年生殖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异常,增加未来不孕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引起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和拾卵功能。
3. 心理影响:疾病带来的长期疼痛以及对未来生育的担忧,会给青少年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1. 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月经情况,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以及疼痛的具体特点,如疼痛起始时间、部位、程度、缓解因素等。
2. 妇科检查:对于有性生活的青少年可进行双合诊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可触及触痛性结节。对于无性生活的青少年,可通过肛腹诊进行初步检查。
3.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异位病灶,了解其大小、位置、形态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更准确地判断盆腔内病变的范围和性质,但费用较高。
4. 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水平可轻度升高,但特异性不强,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青少年若出现与月经相关的异常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一旦确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