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脑疝类型有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等。
1.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当幕上一侧占位性病变不断增长,使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压迫中脑、动眼神经等结构。可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侧肢体偏瘫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
2. 枕骨大孔疝:也称小脑扁桃体疝,多因后颅窝病变或颅腔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被挤入椎管内。患者常突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可迅速发生呼吸骤停。
3. 大脑镰下疝:又名扣带回疝,是由于一侧大脑半球的占位性病变,使脑组织向对侧移位,扣带回经大脑镰下缘向对侧疝出。一般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出现对侧下肢轻瘫等表现。
脑疝是极其危险的情况,日常生活中若有头部不适、头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一旦确诊脑部疾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尽可能降低脑疝发生风险,保障脑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