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会带来肝功能异常、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昏迷等危害。
1. 肝功能异常:肝脏受到损伤后,其代谢、合成等功能会受到影响。各类转氨酶水平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导致身体营养物质代谢失衡,影响身体正常运转。
2. 黄疸:肝损伤致使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发黄疸。皮肤和巩膜会呈现黄染现象,严重时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因为过多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
3. 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场所,肝损伤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身体凝血功能变差。轻微碰撞或损伤就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情况。
4. 腹水:肝损伤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血管内液体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大量腹水会压迫周围器官,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患者会感到腹胀、腹痛。
5. 肝昏迷:严重肝损伤会使肝脏解毒功能大幅下降,体内毒素堆积,影响大脑功能,引发肝昏迷。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滥用药物、过度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若出现肝损伤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