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淤青常见原因有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感染、遗传因素等。
1. 血管壁异常:过敏性紫癜本质上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进而形成淤青。在致敏物质刺激下,体内免疫系统紊乱,释放如组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使血管壁受损,血液更容易渗出。
2. 血小板异常:虽然过敏性紫癜并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在疾病过程中,免疫反应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功能异常时,无法正常聚集和发挥止血功能,导致皮肤出现淤青。免疫复合物可能与血小板结合,干扰其正常代谢和功能。
3. 凝血因子缺乏:部分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时,凝血机制出现障碍,轻微的血管破损也可能导致血液在皮下积聚形成淤青。可能是由于免疫反应影响了肝脏对凝血因子的合成,或者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增加。
4. 感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炎症和损伤,引起淤青。如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
5. 遗传因素:少数情况下,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紫癜淤青形成中也可能起作用。某些遗传基因的缺陷或突变,可能使机体对致敏物质的免疫反应异常,或者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淤青出现的风险。家族中可能存在类似疾病的遗传倾向。
日常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食物、花粉等,减少疾病发作风险。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血管损伤。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