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症,分为急性高热和长期高热两种类型。当患儿的体温超过39度时,就称为高热,如果超过41度,就称为超高热,如果发烧超过两个星期,就是长期高热。导致小儿高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急性感染病、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过敏反应、败血症等。那么,小儿高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1.抽筋。小儿高热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引起抽筋,严重时会全身抽搐。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6岁以上的小儿不会因为高热而抽筋。6岁以下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抽筋,但不多见。抽筋多发生在高热骤发时,一次高热抽筋一次,很少会出现反复抽筋的现象。
2.脑部后遗症。长期高热对脑部的伤害很大。当体温超过41度时,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会加速,可导致脑水肿,引起脑部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如果患儿的体温超过40度,必须紧急处理,可结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3.脱水。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小儿的呼吸和皮肤散发的水分比较多,这时发生高热,很容易脱水。有些患儿服用烧药后会大量出汗,体内丧失大量的水分,也会发生脱水。脱水会导致退热更加困难,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导致酸中毒。
4.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在高热初期,患者如果发生脱水的现象,血液中的钠浓度会上升,出现口干、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全身抽筋等症状。发热多天后,由于进食不足,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进而出现低钠血症,患儿会变得疲倦不堪、神情淡漠,甚至陷入昏迷。
小儿高热是很常见的现象,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不少患儿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当小儿发生高热时,首先要降温,可以让患儿服用退烧药物,比如百服咛溶液,同时进行物理降温。要让患儿多喝水,保持饮食清淡,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