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临床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畸形、肿胀、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1. 疼痛: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多为持续性,在移动肢体或受力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周围放射,影响睡眠与日常活动。
2. 活动受限:由于骨折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中断,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活动,如脊柱骨折可能导致患者难以弯腰、转身,下肢骨折则会使行走困难。
3. 畸形:骨折断端移位可造成局部畸形,如Colles骨折时手腕部可出现典型的银叉畸形或枪刺样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外观及功能。
4. 肿胀: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局部炎症反应,会引起骨折部位肿胀,皮肤可能出现淤血、青紫等表现。
5.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特有的体征,但检查时不宜故意去诱发,以免加重患者痛苦和损伤。
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日常要多休息,避免骨折部位过度受力与二次损伤。饮食上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策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