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好发人群、实验室检查等判断是骨关节炎还是增生。
1. 症状: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明显,活动后症状可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还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增生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增生部位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麻木等,疼痛多为局部刺痛,活动时可能有摩擦感或响声。
2. 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炎在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等;CT能更清晰显示关节骨质形态改变;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观察软骨、半月板等损伤情况。增生通过X线可直接看到骨质增生的部位、大小和形态;CT能更精准显示增生细节;MRI主要用于评估增生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情况。
3. 发病机制: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与年龄增长、肥胖、炎症、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增生通常是由于骨骼受到长期的压力、磨损、创伤等刺激,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在骨骼边缘形成新的骨质。
4. 好发人群: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肥胖人群、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易患。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老年人因骨质退变,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从事特定职业如久坐、久站、反复弯腰者也易出现。
5. 实验室检查:骨关节炎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一般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关节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等。增生患者实验室检查通常无特异性指标,若因其他疾病导致增生,相关指标可能异常。
无论是骨关节炎还是增生,日常都要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关节保暖。若出现关节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