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癌和骨髓炎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骨癌是由于多种致癌因素导致骨组织细胞发生癌变,如遗传因素、化学物质刺激、放射性物质接触等;骨髓炎主要是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引起,多由血源性感染、创伤后感染或临近软组织感染蔓延所致。
2. 症状表现:骨癌早期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块,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夜间更明显,后期可伴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骨髓炎起病急,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疼痛、压痛,严重时可形成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3. 影像学特征:骨癌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中可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骨形成等;骨髓炎在影像学上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随后出现骨质局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后期可出现死骨、骨包壳等表现。
4. 治疗方式:骨癌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旨在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骨髓炎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引流,清除感染病灶。
日常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患病,应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