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与髋骨关节炎可从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疾病进展、治疗方式来区分。
1. 发病原因:股骨头坏死常因长期大量饮酒、使用糖皮质激素、髋部外伤等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髋骨关节炎多由年龄增长、肥胖、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等引起关节软骨磨损、退变。
2. 症状表现: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能出现髋部或腹股沟区隐痛、活动后加重,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出现跛行;髋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僵硬,活动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晚期可有关节畸形。
3. 影像学特征:股骨头坏死在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后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塌陷等;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变化;MRI对早期诊断敏感。髋骨关节炎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MRI可观察软骨、滑膜等软组织情况。
4. 疾病进展:股骨头坏死若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髋骨关节炎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晚期才会出现明显功能障碍。
5. 治疗方式:股骨头坏死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如药物、物理治疗等,中晚期多需手术,如保髋手术、髋关节置换术;髋骨关节炎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药物、康复锻炼,晚期严重影响生活时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日常需注意保护髋关节,避免过度负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若出现髋关节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