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小孩子摔倒后是否骨折可从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骨擦音或骨擦感等方面入手。
1. 疼痛:摔倒后若小孩子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且疼痛持续不缓解,尤其是在触碰或移动受伤肢体时疼痛明显加剧,很可能存在骨折情况。因为骨折会损伤周围神经组织,引发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
2. 肿胀: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会导致受伤部位迅速出现肿胀现象。肿胀程度可能因骨折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较为明显,与单纯软组织损伤的肿胀有所区别。
3. 畸形:如果受伤肢体出现明显的形状改变,如弯曲、缩短、旋转等畸形外观,基本可以判断有骨折发生。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破坏了肢体原有的正常形态结构。
4. 活动受限:骨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支撑和运动功能,小孩子受伤后可能无法像正常时一样自如活动受伤肢体,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时都会因疼痛和结构改变而受到限制。
5.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移动受伤肢体时,有时能听到或感觉到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或感觉,这是骨折的典型表现之一,但检查时要尽量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日常生活中,当小孩子摔倒后,家长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上述表现。若怀疑骨折,不要随意搬动孩子受伤肢体,应及时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进一步明确是否骨折,并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