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与水痘的护理在隔离路径、皮肤处置、口腔照护、体温管理、治疗方式上各具特点。
1.隔离路径:手足口病需执行粪口与飞沫双重隔离,玩具、毛巾煮沸消毒,粪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水痘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患者戴口罩,房间负压或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衣物单独洗涤并阳光下暴晒6小时。
2.皮肤处置:手足口病丘疱疹保持干燥即可,抓破处点涂0.5%碘伏,每日2次,覆盖无菌纱布避免继发感染;水痘皮疹每日早晚以1%炉甘石洗剂轻刷,破溃面涂莫匹罗星软膏,修剪指甲并给婴幼儿戴棉质手套,防止夜间抓挠留下凹陷瘢痕。
3.口腔照护:手足口病疱疹多位于舌缘与硬腭,餐前以2%利多卡因凝胶0.1g涂布止痛,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用无菌棉球蘸漱口液擦拭;水痘口腔损害罕见,仅见于免疫低下者,可改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预防细菌重叠感染。
4.体温管理:手足口病多为中等发热,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体温超过38.5℃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布洛芬以防脱水;水痘发热通常低于39℃,优先选择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避开皮疹区,禁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综合征发生。
5.治疗方式:手足口病轻症以观察为主,出现肢体抖动或惊跳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备降颅压药;水痘轻症口服阿昔洛韦,重症或免疫缺陷者改为静脉滴注,5-7天为一疗程,并监测肝肾功能。
每日检查皮疹数量、形态及有无脓性渗出,记录出入量与体温曲线,餐具、玩具使用后即时消毒,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出现嗜睡、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立即复诊并携带既往用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