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血暗红常见原因有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内痔、肛裂、肠套叠等。
1. 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导致肠黏膜破损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进而出现便血暗红的情况。肿瘤不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使得血管破裂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量可能增多,还可能伴有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等症状。
2. 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侵袭结肠黏膜,致使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引发出血。血液与肠道黏液混合,排出时呈现暗红色。患者常伴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3. 内痔: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排便时受到粪便挤压,导致痔核破裂出血。由于血液在直肠内积聚一段时间后排出,所以颜色多为暗红。患者通常在排便后发现手纸上有血,或粪便表面带血,严重时会出现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
4. 肛裂: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导致出血。因肛裂伤口位置相对较浅,血液在肛管内停留时间不长,但也可能呈现暗红色。患者会有排便时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
5.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套入部位的肠壁血管受压破裂出血,血液随肠内容物排出,表现为暗红色血便。患者多有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等症状。
出现便血暗红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以免加重病情。